首页

韩国女王踩吐奶

时间:2025-05-25 00:54:26 作者:【中外对话】胡润:《民营经济促进法》是中国法治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浏览量:55354

  在中央层面的金融监管机构改革基本落定之后,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正在加速落地。

  2024年开年以来,地方金融委、地方金融工委紧锣密鼓组建,地方金融管理局也纷纷挂牌成立。随着自上而下的金融监管机构改革渐次落地,央地协同金融监管新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多地金融委密集组建

  在2023年11月中央金融委员会首次对外公开发声后,近段时间以来,地方金融委、地方金融工委陆续成立。

  据统计,目前已有20多个省份成立了地方金融委、地方金融工委。与此同时,多地地方金融管理局纷纷亮相,与地方金融委办公室、地方金融工委合署办公,人员配置与职能设置也逐步明确。

  记者观察到,多地原来的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官网已完成更名,其中,大多数是地方金融委办公室、地方金融工委、地方金融管理局三块牌子并列。

  另据记者了解,五个计划单列市也在陆续成立对应级别的金融委。

  “这是落实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深化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研究员董希淼表示,组建地方金融委和金融工委,将在地方层面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将联系更加紧密、体制更完善,有利于加强央地协同,提高地方金融监管效能。

  根据2023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中央层面的改革任务力争在2023年年底前完成,地方层面的改革任务力争在2024年年底前完成。

  随着中央金融委和中央金融工委成立,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及各地派出机构陆续挂牌,中央层面的金融监管机构改革已基本完成。2024年开年以来,筹备已久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逐渐落地。

2023年5月1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挂牌。 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专家认为,中央部门之间的协同、央地之间的协同,是中央金融委、地方金融委及金融工委的重要工作。在重大风险的处置方面,地方金融委和金融工委将发挥落实属地责任的重要作用。

  “我国各地金融监管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落实金融机构改革方案,推动加快形成新时代金融监管新格局。”福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黄茂兴表示。

  大刀阔斧改革为哪般?

  在新一轮金融监管机构改革中,深化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备受关注。从近年来的金融监管和风险处置实践看,加强央地监管协同的必要性、紧迫性日益上升。

  地方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战场。但由于历史原因,地方金融监管力量比较薄弱,在处理金融发展与加强监管二者关系时也存在矛盾。董希淼指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接受中央金融管理部门监管,但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党建、纪检监察等职权均在地方党委政府,中央金融管理部门派出机构和地方政府在高管任免、风险处置中难以协调的情况时有发生。

  当前,金融创新复杂多样,防风险任务依旧艰巨,无论是加强金融监管还是防范化解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都对加强央地监管协同、提高地方金融监管效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提出,建立以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地方派出机构为主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统筹优化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地方派出机构设置和力量配备。地方政府设立的金融监管机构专司监管职责,不再加挂金融工作局、金融办公室等牌子。

  “针对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存在的监管手段缺乏、专业人才不足等问题,强化金融管理中央事权,同时压实地方金融监管主体责任,中央和地方的金融监管职责分工更加明确,监管效能将进一步提升。”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

  在曾刚看来,央地协同的必要性体现在日常监管和风险处置化解两个方面。“中央和地方监管规则不统一,可能会出现监管套利。只有央地同向发力,动作才能统一,政策才能一致,真正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金融监管全覆盖。”

  董希淼表示,调整和剥离地方金融监管部门金融发展、招商引资等职能,可以避免其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从而能一门心思抓监管、防风险。

  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处置,也离不开地方政府。专家表示,如果不动用地方政府资源,容易出现没人牵头负责或者风险处置效率比较低的情况。通过设立地方金融委,可压实地方党委政府的属地风险处置责任,提高金融风险化解的效率。

  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此前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将在中央金融委员会的统筹领导下,协同构建全覆盖的金融监管体制机制,做到同责共担、同题共答、同向发力,确保监管无死角、无盲区、无例外。

  加强监管协同如何真正落地见效?

  机构调整只是第一步。在新的监管架构下,中央与地方要共同构建科学高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实现“1+1>2”的协同监管效应,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多位金融人士认为,随着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迈出重要步伐,后续在具体监管实践中,中央金融监管部门和地方党政机关如何在日常监管、风险处置、资源调配等方面进行深度有效的分工协作、协调配合,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磨合。

  “加强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建设已经在顶层设计进行了总体布局,接下来还应该在具体实践中进行优化。”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表示,要进一步厘清中央与地方金融监管事权边界,完善金融监管权配置的法治供给,同时以新兴业务监管作为抓手,增强中央和地方对金融监管的合力。

  对地方来说,面临着金融监管理念转变、职能转化的挑战。“不挂牌子是否意味着不用履行相关职责?地方金融发展和相关金融服务责任由谁来承担?”一名地方金融监管人士表示。

  还有一些问题待解。比如,在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等方面,地方和中央金融监管部门存在职责交叉,如何做好分工协调仍是关键;又如,如何加强一直相对薄弱的地方监管力量,提升地方监管能力水平等。

  专家认为,要完善制度健全、支撑有力的配套保障机制。强化地方金融监管法治保障建设,尽快出台地方金融监管条例;探索建立监管考评体系,鼓励和保护地方政府监管积极性;通过充实地方金融监管力量等方式,提升金融监管能力水平,以科学、有效、有力的监管不断增强金融发展的安全性。(记者李延霞、任军)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专家谈“X疾病”:不必恐慌 保持警醒 积极应对

正确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特性是平衡传统与现代的关键。两位大家在对谈中,深刻阐释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并精炼出中华文明的文明自信力、生命力、凝聚力与亲和力,这是新的文明形态在中国形成的丰沃土壤;并一致认为,文明的更新与发展,必须经由文明对话与文明互鉴,这也是中华文明的未来所在。中华文明在与其他文明的长期交往中形成开放的体系,正是具有突出特性,才能长期高水平发展。而这种文明发展状况,也为中华文明的新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华文明在对话中推动自身发展的“再造”,更好地回应现代性与全球化的挑战问题。

清华首位港籍国旗手:我站在祖国土地感触中国人认同感

  新京报讯 日前,《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面向社会征求意见。1月6日,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对《条例》进行了解读。记者了解到,《条例》提出搭建知识产权侵权预警保护平台,这在全国是最早的。

美舰擅闯中国南沙仁爱礁邻近海域 南部战区回应

统一市场是湖南省数字政府试点(自然资源智慧平台)建设的又一重要应用场景,进一步推进自然资源要素市场平稳健康持续发展,破解要素信息不对称、市场活力不足、资源供需结构不合理、后期监管难等问题,以“新服务”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堵点卡点,增强服务高质量发展要素保障能力,在综合全国要素统一市场建设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建设的“不打烊的自然资源超市”。

央行公布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名单,吴清等加入

马来西亚驻西安总领事林雲亮表示,马来西亚与陕西省之间的合作潜力巨大。“我们热衷于探索农业技术、贸易和投资方面的协同效应,旨在释放新机遇,实现互利共赢。”此外,马来西亚也常进口陕西的知名农产品,如苹果、红枣、猕猴桃等,“这种交流不仅将丰富我们的市场,也将为我们两国和地区之间稳固的伙伴关系铺平道路。”林雲亮说。

暑期研学游 学子“游”与“学”兼顾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汤南)2月19日,广州市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会上,白云区委书记何镜清表示,白云区将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锚定“排头兵、领头羊、火车头”标高追求,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以上、总量突破3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以上、总量突破141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6.5%以上,工业投资增长36.5%以上、总量突破140亿元,努力为全市多挑担子、多作贡献。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